苹果造车的肥皂剧,隔三差五就有新波折。

3月16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向外界透露,该公司今年将在墨西哥和美国威斯康星州之间,决定其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的选址。他还暗示,随着富士康进军汽车行业,可能会与美国公司建立更多合作关系。

不过,“与苹果合作造车仍是个谣言”,刘扬伟声称。这句表态让不少笃定富士康会为苹果代工造车的猜测落了空。

此前,苹果也被曝将橄榄枝伸向现代、起亚等汽车制造商,但谈判却屡次陷入僵局,原因或多或少都指向“车企担心成为苹果的代工厂”。

扑朔迷离间,苹果还能找到造车同盟军吗?

代工伙伴哪里找?

按照苹果公司惯有的商业模式,“苹果汽车大概率会采取类似iPhone那样的组装代工模式”,汽车行业分析师路遥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

在此次刘扬伟表态前,苹果手机的主要生产商富士康,仍然排在代工候选名单的首位。

过去一年中,富士康不断释放造车信号,进入到2021年,更多实质性的项目落了地。目前,新造车、自主车企和外资车企等各方阵营,都有富士康的合作对象。

2021年,富士康先后牵手拜腾汽车、吉利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以或深或浅的合作方式尝试代工汽车。不久前,富士康还宣布,将为美国电动汽车公司Fisker Inc.每年组装超过25万辆电动汽车。

富士康的确手握不少汽车制造的关键筹码。目前,富士康的MIH EV开放平台,可供主机厂选择SUV、轿车等的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车轮的距离、电池大小等定制化方案。富士康将这一全新平台称为“模块化”平台,其中一些组件未来可以进行OTA。

比起现有已确定的合作伙伴,苹果的强势在业界出了名。由于其对核心技术和工作效率都有较强的控制欲和高标准,美国《商业周刊》曾报道称,与其他电脑厂商相比,苹果公司在中国台湾电子业界是出了名的难伺候。“话语权过于强硬,这也是车企心存芥蒂的原因。”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人士刘宇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

富士康对这一切理应很熟悉。据彭博社援引一名苹果公司员工的说法称,“富士康已经习惯于让苹果工程师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并且该公司的工厂已经装满了苹果设计的设备。”而在路遥看来,富士康现阶段的矢口否认,主要是因为苹果非常看重保密,未来仍有谣言成真的可能。

根据现阶段的消息分析,路遥表示苹果造车可能还是会率先关注美国市场,之前传闻较多的起亚、日产都在美国有产能布局。并且,富士康正在计划在墨西哥或美国建厂,“这或许也是在为苹果汽车代工作准备”。

此外,汽车界的“代工皇帝”麦格纳也是一个潜在选择。

麦格纳和苹果的造车项目早就有渊源。据彭博社2016年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十几名麦格纳工程师一直在苹果公司所在地桑尼维尔与苹果团队合作开发汽车。

路遥表示,“麦格纳本身作为成熟的汽车代工厂,制造工艺和供应链非常完善,苹果如果跟他们合作,能够很好地弥补自身在汽车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方面的不足。再者,麦格纳不面向消费者推出车型,也就不存在品牌被稀释的担忧,这点车企非常在乎。”

制造基地在中国?

苹果造车的传闻沸沸扬扬,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的玩家也看到了机会。

虽然2020年,欧洲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长久来看,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苹果产品在中国也有庞大的用户积累,比起别家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少了不少市场教育成本。

和当年苹果生产iPhone类似的是,特斯拉也采用了自主研发和垂直采购的体系,这样的流程让特斯拉绕开了传统Tier 1立下的围栏,而是给不少零部件公司带来了机会,比如宁德时代、华域汽车、均胜电子这样的三电系统供应商,以及拓普集团、福耀玻璃这样的车身和内饰供应商。

此前特斯拉公布的规划中提到,2020年底将在中国市场实现100%的本土化率。而据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2020年年底表示“特斯拉的国产化目标基本已经达成”,可以进一步推测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已经在逐步完善。

路遥告诉未来汽车日报,中国肯定是苹果最关注的市场之一,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也有望率先进入苹果汽车供应链,“苹果汽车如果想在发布后迅速打开市场,在华布局是必然的”。

汽车供应链相关人士高然认为,苹果汽车就像自带流量的明星,其庞大的粉丝群体就意味着其庞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的供应链很欢迎和他们合作”,毕竟“供应链企业不是车企”。

不过,“汽车供应链讲究连贯和稳定”,高然称,通常来说,只有具有足够规模的车型才能在供应商中拥有自己单独产线,而单独的产线才意味着高产能和稳定性,“新车企和新车型都需要磨合期”。

此外,高然认为,即使苹果汽车发布之后也要经历销量爬坡期,“特斯拉花了十几年”。

并且如果自建工厂,同样将面临斥资建设工厂(特斯拉上海工厂花费近20亿美元)、工人培训,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复杂交易等问题。高盛分析师在给投资者的最新报告中也表示,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低于苹果当前的模式。

谈及苹果造车,传统车企掌门人们似乎并不忧虑。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表示,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不会“自降身价”为苹果代工,而且苹果也无法一举接管价值2万亿美元的汽车产业。

而丰田汽车CEO丰田章男的态度则更令人玩味,在他看来,只要具备技术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制造汽车,但一旦他们开始造车,“必须做好未来40年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

毋庸置疑的是,库克想要赌赢这盘棋,势必还需要不少时间和筹码。面对新能源赛道此起彼伏的各路玩家,苹果还能拿出惊艳众人的超级产品吗?

关键词: 苹果 造车同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