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认为,对于整个燃气行业而言,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针对性举措,有望从根本上破解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难题。

◉规范车辆配送管理问题

此次出台的意见要求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管理,明确经营企业要加强对于其从事送气服务的人员和三轮车、电动车等配送工具的管理。在马长城看来,这是意见中的一个关键点和亮点,规范了液化石油气“最后一公里”配送车辆问题才能有效落实企业安检责任,两者高度相关。

过去液化石油气的配送,一般都由大型的危化品运输车辆来进行运输,定时定点,适合灌瓶厂到供应站、点间的运输,而从供应站、点到用户这“最后一公里”,因量小路窄难以用危化品运输车辆配送和管理,而且运输成本昂贵,企业难以承担,运输模式不可持续。因此,也很容易滋生“黑气瓶”。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利铤而走险,非法储存、使用不合格钢瓶、掺二甲醚、使用非危化品运输车辆、人员不经过培训等乱象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行业无序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马长城表示,液化石油气瓶流动性强,用户端隐患突出,规范小型车辆进行配送以后,各地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某一种小型配送车辆进行统一规范和认可,而且配送人员上门送气时负责安检,从而有效落实企业安检责任。

◉推动企业规模化经营

“意见的出台在经营层面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马长城表示,在企业规范化管理以后,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推动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带来利润,而且可以减少无序竞争,把不符合条件的清除出去。积极培育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的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马长城认为,在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起始阶段,可以通过限制准入的方式,让一个企业负责某一区域的燃气配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保护。他表示:“这种保护目前来讲是必要的,它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只单纯考虑市场,为了开放市场而开放,不为企业提供经营环境、不具备盈利空间的话,就会形成无序竞争,导致企业不愿意进行安全投入,最终受损的还是市场和用户。”他认为,在最开始阶段,可以通过适度保护的方式,先让企业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尊重市场规律,而后才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当安全有了保障以后,再逐步开放市场,从而形成有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燃气设施本质安全水平

对于燃气行业而言,燃气设施的本质安全是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用户端的事故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燃气设施本质安全水平需要提高。”在他看来,除了加强用户安全意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升燃气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燃气设施要能够做到“即使用户有一些失误也不会出现事故。”马长城说道。用户一旦出现燃气事故,基本都会成为公共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从本质安全出发,从技术和设施上要保证难以出现泄漏事故。对此,他建议,要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灶具、软管、调压器及其他附件。

当下市场上依然存在一些不符合标准的燃气器具,但是普通的老百姓识别不出来,有可能因为便宜几十块钱而出现事故,造成终身的遗憾。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强宣传和教育。

关于企业主体责任的最终落实,马长城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同时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宣传,解决企业经验交流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行业要形成共识,积极配合;政府要加强液化石油气规划,积极推动企业的规模化运营。

“当下的主要问题在于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能用政府监管代替企业监管,只有当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了,经营、储存、充装、运输等问题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马长城说道。

关键词: 车辆配送 燃气本质安全